小孩靜不下心來做作業(yè)怎么辦
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寫作業(yè)靜不下心,只想著跑出去玩或者是玩手機,對學習沒有半點興趣。無論家長怎么說孩子,孩子還是不改,寫作業(yè)的時候依舊東張西望的,連半個小時都坐不住。孩子這樣,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,還降低了學習質量。
小孩靜不下心來做作業(yè)怎么辦
1、家長要靜下心來。有部分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,讓孩子學學這個、學學那個,這樣,孩子的興趣就會分散,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,這種厭惡情緒一旦形成,再想讓孩子靜心那就難了。
所以,做家長的,一定要靜下心來,想想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點,應該如何安排他的學習、生活,不要看別人學什么就學什么,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。
2、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打擾。在孩子讀書、做作業(yè)的時候,有的家長喜歡一會去看看,一會去問問,渴了嗎?餓了嗎?冷不冷?熱不熱······,但是,這種對孩子的關心卻是對孩子的很大傷害。本來愛學習的孩子可能因此就不愛學習了,這是不能靜心學習的主因。
其實,在沒有干擾、沒有壓力的情況下,孩子們能夠自己發(fā)現(xiàn)并去糾正自己所犯的大多數(shù)錯誤。即使有一些錯誤孩子發(fā)現(xiàn)不了,比如寫作業(yè)因為粗心做錯了一個題目,那么也會有老師去跟孩子提醒——這遠比父母插手效果好很多。
3、家長最好能養(yǎng)成跟孩子一起學習的習慣。如果有可能,家長最好在孩子學習的時候,自己也在看書或做工作,如果是做家務,一定要把影響減少到最小。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。如果孩子做作業(yè),家長卻在看電視、玩游戲、上網(wǎng)、玩手機等,你想孩子能夠靜心嗎?
4、幫助孩子養(yǎng)成好的學習習慣。在孩子課余的時間,家長帶領著孩子去書城、圖書館或是閱讀教室,靜靜的閱讀一些相關書籍。培養(yǎng)孩子對知識追求的習慣。在安靜的環(huán)境下,很容易讓孩子靜下心來,而且,這些地方很多人都在看書學習,對孩子有感染作用。
5、可以經常問孩子一些問題。做家長的,可以經常給孩子們準備一些問題,請教孩子應該怎樣,一方面讓孩子帶著問題去學習,另一方面,讓孩子從幫家長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就感,孩子就會更很樂意去做這件事。
比如,你告訴孩子,你今天遇到了一個什么問題,你說我應該怎么辦呢?孩子可能立刻就會來精神了,等他幫助你解決了問題,你可以表揚他,說你真行,可以幫爸爸(媽媽)解決問題了。
小孩靜不下心來做作業(yè)的原因什么
1、家長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。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反思過自己,反正我在日常生活中是遇到過很多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家長。比如:孩子正準備做作業(yè)的時候,有的家長一會兒讓孩子幫忙拿這個東西,一會讓孩子幫忙找那個東西……
或許作為父母的你,覺得自己是無心的,但是你的無心卻恰好影響了孩子對于學習的專注力。尤其是做作業(yè)的時候,這是孩子思想需要高度集中的時候,也是孩子經不起打擾的時段。如果你有意無意間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,那么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里,就很難再高度集中精力繼續(xù)寫作業(yè)。
2、孩子對手機、游戲過于癡迷。很大一部分寫作業(yè)靜不下心的孩子,他們心里想到的大多都是游戲或者其他東西。在寫作業(yè)的同時,思想完全處于游離狀態(tài),表面上在坐著寫作業(yè),其實心已經不知道在游戲環(huán)節(jié)里遨游多少遍了。對手機或游戲上癮的孩子,是很難收心專心學習的,尤其是在放學以后的這樣一個松懈的狀態(tài)下,很多孩子更是難以聚精會神的坐下來寫作業(yè)。
3、孩子聽課效率低,作業(yè)不會做。有些孩子學習習慣不對、學習方法不對,導致聽課效率低下,所以面對老師安排的作業(yè)往往也是不知怎么下手來完成。拿到一份作業(yè),如果大部分的題目都是孩子不會做的,那么孩子對于寫作業(yè)的興趣和熱情自然也就不會高了。
孩子靜不下心來的危害
對待事情馬虎了事,丟三落四;做事盲目無計劃,常常半途而廢;上課容易走神,精力不集中,缺乏耐心和毅力;做事急于求成,不能腳踏實地,給人的印象總是冒冒失失;做事忽冷忽熱,這山看作那山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