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說教不聽的孩子怎么辦
-
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對,導致親子之間溝通困難;教育孩子,用對方法是關鍵。那么,對于說教不聽的孩子怎么辦?
對于說教不聽的孩子怎么辦
1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
苦口婆心相勸,卻還明知故犯,看到孩子如此,你心里定會怒火中燒,難免會壓制不住暴躁的情緒去指責孩子;在孩子闖禍犯錯時,父母首先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。假如察覺自己此時的火氣很大,那就暫時不要說話,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自我平靜一下,在平靜之余,也要認真想一下,接下來該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。
2、從一個問題著手處理
受原生傳統(tǒng)家庭教育的影響,許多父母都不太會與孩子正確的溝通,看到孩子犯錯闖禍,下意識的反應就是立馬指責他做得不對,可一旦你這樣做了,那之后無論你做什么,態(tài)度都是不對的;這時,無論是說什么話,都是沒辦法和孩子溝通到位的。
-
在教育不聽話的孩子時,大多數家長都會采取“講道理”的方式,企圖讓孩子認識到錯誤,但很多時候,家長就會發(fā)現這種方式對孩子來說,根本不管用,甚至他們還會做出更多叛逆的行為。
對于講道理不聽的孩子要怎么辦
1、和善堅定的態(tài)度。首先,孩子犯錯,尤其初犯的時候,家長要做到兩個不,一是不態(tài)度惡劣地沖孩子大發(fā)一通脾氣、氣急敗壞地將孩子打罵一頓;二是不把它看作小孩子不懂事的表現、不重視孩子的初犯。
這兩個不,第一要求家長以和善的態(tài)度面對孩子,大部分孩子在第一次犯錯的時候,內心也有恐懼、愧疚和不安,如果不把這些情緒先合理地疏導出來,那么很難進行后續(xù)的有效溝通;
第二要求家長嚴肅堅定地正視孩子的問題,有些爸媽覺得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極其難纏,很有可能是第一次時不夠重視,留下了無窮的后患,所以必要的教育還是應該加以重視的。
2、就事論事的懲罰。懲罰是教育中最關鍵的步驟,首先爸媽要避開一個誤區(qū),并不是所有的懲罰都有效果,一刀切地“關小黑屋”、面壁思過等方式只是形式上的懲罰,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就事論事地做出補救。
-
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,應該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頭疼的事。家長教育孩子,一直就是給孩子“擺事實、講道理”。用道理來說服孩子聽話。但現代的小孩和家長的關系發(fā)生著微妙的變化,小孩犯點錯誤,對其講道理不管用了,反而使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,越來越叛逆。那么,對于說教不管用的孩子怎么辦?
對于說教不管用的孩子怎么辦
1、參與孩子的生活,現在社會的繁忙,家長下班回家或周末在家,孩子想要父母和自己一起玩耍,很多父母總會跟孩子說一句話:“我一天工作那么累,好不容易休息下還陪你玩?”其實這句話對于孩子來說,會造成不小的心理創(chuàng)傷。孩子成長路上,需要父母的參與,和父母分享自己喜悅的事,建立屬于自己的安全感,如果父母常常因為工作不理會孩子,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得不到關愛,變的孤僻。
2、與孩子交朋友,這種方式在西方很常見,孩子和父母更多的時候是朋友關系,因為把自己的父母當朋友,孩子會把自己的思想告訴父母,彼此關系也會越來越好,也能很好的理解彼此。和孩子多分享下自己小時候發(fā)生的有趣的事,讓孩子和家長以平等的身份交往,孩子也會變得很開朗。
3、正確的批評和贊美,有兩種極端的家庭不可取,一種是盲目崇拜孩子型,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好,不管發(fā)生什么都夸獎孩子,長此下去,孩子就會變得特別驕傲,不能聽取其他意見,犯錯誤時無法接受批評。另一種是過度否定孩子型,孩子做什么都冷冰冰,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傾向,不愿意和父母交流。
為了孩子健康成長,家長就應該正確的贊美和適度的批評,孩子做的好為什么要吝嗇贊美呢,孩子做的不好批評才是為了孩子好。
-
對于打罵都不聽的孩子,家長要注意教育孩子不能靠打罵,這樣教育,很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皮,直到家長管不住孩子,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不聽話的孩子不能靠打罵。
對于打罵都不聽的孩子怎么辦
其實,有些孩子在犯錯后可以意識到自己做錯了,只是他們往往會采用哭泣的方式來喚起家長的‘同理心’讓自己被得到原諒,如果父母心軟,長期如此就不利于娃的身心健康。
因此,家長可以在家里選擇一個固定的區(qū)域,作為孩子固定罰站點,在娃犯錯時,就需要獨自站在這個位置冷靜思考自己的問題,而不是一味地求饒,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切記不要心軟,否則就將失去意義。
對于打罵都不聽的孩子,單單的講道理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,也可能由于他們根本沒有理解家長所說的話,因此,為了讓娃知道他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,家長可以采取懲罰的方式,這里指的是失去原有的待遇,如扣掉一周的零食、沒收心愛的玩具、一周不允許看電視等。
在實施這個懲罰時,要注意事先和孩子商量好,制定好這個規(guī)則,這樣在出錯時,才會乖乖照辦,且一旦制定就需要全家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,嚴格執(zhí)行。
-
孩子的教育問題,始終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,由于家長們總是怕教不好孩子,往往會對孩子過于嚴格,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苦心,只覺得父母過于強勢,不理解自己,無論家長們怎么勸說,孩子依然我行我素,那么,對于勸說不聽的孩子怎么辦?
對于勸說不聽的孩子怎么辦
1、設置規(guī)則,約法三章
孩子勸說不聽,家長們可以采用設置規(guī)則,約法三章的方式,給孩子清晰的劃出了一個對與錯的邊界,讓孩子對錯的“后果”產生畏懼,便會有所顧忌,不會輕易跨過這層“邊界”。
2、嚴格遵守規(guī)則,用犯錯的“后果”管教
制定規(guī)則以后,需要孩子嚴格遵守約定的規(guī)則,即使孩子再撒嬌哭鬧,也要按照規(guī)則不妥協(xié),這樣就會讓孩子明白,媽媽并不是說說而已,而是真的會懲罰他。這樣,體會到犯錯后果的孩子,一兩次之后,就會學乖了,這可比打罵更加有效。
-
孩子進入叛逆期后,與父母的關系會變得越來越緊張,很多孩子會出現與父母頂嘴吵架,對著干的現象,這與孩子的成長環(huán)境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關系,因此,家長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,多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。
孩子跟父母對著干不聽話怎么辦
保持冷靜。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,家長應當讓自己先冷靜下來。然后再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,適當地采取一些措施。但不要一副太氣憤的樣子,也不要在說孩子時把以前孩子犯過的錯誤統(tǒng)統(tǒng)一時都給說出來。
正視孩子的逆反心理。不必驚慌失措,也不可大驚小怪,更不要發(fā)火。首先認識到這是一種正?,F象,既有消極的一面,也有積極的一面。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建立這樣一種信念:只要耐心疏導,孩子會從逆反步入正軌。
營造相對輕松、寬容的家庭氣氛。平時,父母和孩子盡可能地平等相處,別老是端著家長的架子放不下。當孩子和自己發(fā)生意見分歧時,不要當仁不讓,要允許孩子有一定的發(fā)言權和辯解的機會,甚至在孩子的“叛逆”到來之際,幽上那么一默,說不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建立明確的規(guī)則和紀律。為孩子制定明確的規(guī)則和紀律,并確保他們知道這些規(guī)則和紀律。如果孩子違反了規(guī)則或紀律,應該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,但要避免體罰等不恰當的方式。
-
11歲孩子正處在心理發(fā)育的關鍵時期,容易出現叛逆心理。孩子叛逆與很多因素有關,包括心理變化的影響,家長不正確的教育,外界環(huán)境的影響等。發(fā)現孩子叛逆行為時,家長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,對孩子要正確引導和管教。告訴孩子行為的對與錯,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。
孩子十一歲叛逆不聽話怎么辦
不要嘮叨。教育11歲左右的孩子,我們切忌嘮叨,要做到"點到即止"。談話的關鍵不在于時長和話語多少,而在于溝通的成效和質量:孩子是否愿意敞開心扉,跟家長溝通自己的想法。
給孩子以尊重。我們提倡,家長做出任何關于家庭、孩子的決定,都需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,最好是跟孩子有所溝通和交流。這會讓他感到自己被尊重,從而建立起自信和自尊。
給孩子以鼓勵和信任。孩子是父母的鏡子,在認為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,我們不妨先思考,自己的教育方式哪里出了錯,而不是一味地去貶低孩子。在孩子表現得不好的時候,我們應該指出他的不足、表揚他的長處,并相信他能夠進步。
多陪伴孩子。晚飯后的散步,放學后的校園見聞傾聽,周末的一場親子游行,都可以增加彼此的互動情感。孩子有話說,想表達她的想法的時候,不要打斷她,給她一個機會訴說。不管傷心難過,只要孩子愿意跟你分享,我們都可以幫助解決她的疑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