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孩子打罵對不對
-
很多家長認為孩子“不打不成器”,生活中面對孩子的種種不良行為,直接就是一頓“竹筍炒肉”,雖然家長的出發(fā)點是為了教育孩子,更好的改正錯誤,但是打罵孩子的消極影響不容小覷。
教育孩子用打罵的方法對不對
教育孩子用打罵的方法是不對的。
打罵孩子存在很多的問題,其中兩個問題會特別突出:
1、不利于孩子的配合。當父母通過打罵孩子來教育他們時,顯然父母這是在利用父母權力逼迫孩子,這種逼迫必然不會受孩子的歡迎,即使他們去做也是被逼著去做,因此做起事來也是敷衍了事。
就比如父母利用打罵逼迫孩子寫作業(yè),孩子肯定不想寫,于是就會應付父母,寫的錯誤百出、浮皮潦草。即使最后完成了,父母看了也會被氣的夠嗆。
-
孩子不聽話,是不是應該打這個問題,很多家長都有自己的看法,其實不建議通過體罰或者是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,因為這只會助長他的逆反心理,更不利于孩子的教育。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下教育孩子打罵對不對?
教育孩子打罵對不對
如果父母毆打孩子而不是為了教育孩子,他們只是將孩子當作“情緒垃圾箱”來發(fā)泄不良情緒。 這個孩子不會被父母打的說服。 過了很長時間,他會恨他的父母。 長大后,他只會避開父母,想要逃離這個家,甚至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深遠的消極影響;因此,教育孩子打罵是不對的。
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
1、循序善誘
孩子無意中做錯事,家長不用上綱上線。只要通過語言慢慢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盡量避免下次再犯就好。
-
家長在教育孩子時,如果孩子不聽管教,跟家長對著干,家長肯定會很生氣,就會對孩子發(fā)火,有的時候,家長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氣,失去了耐心,就會打罵孩子,打罵孩子可以短暫讓孩子保持安靜,聽從父母管教,但是教育孩子打孩子對不對呢?
教育孩子打孩子對不對
應該大部分的父母都會打孩子,尤其是10歲以下的男孩子挨打的比較多。作為父母,教育子女,適當打孩子我覺得是有必要的。
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,一直是存在分歧的。有些高知識的教育者主張,教育孩子是不能使用武力的,要給孩子講道理。
我認為,當父母打孩子,孩子會豎起耳朵聽父母在講什么,仔細觀察父母的眼神,他們學會察言觀色,會主動接受信息,搜尋信息,靈敏地保護自己。而孩子長期不挨打,只是對他講道理,而他不想聽大道理,就會故意走神,屏蔽父母的聲音,不跟你講話。慢慢養(yǎng)成習慣后,就會在課堂上表現出一系列的問題,上課心不在焉,表情呆滯,木訥遲鈍,這跟太平過久,軍紀渙散是一個道理。
這里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孩子,而是告訴父母一個道理,孩子該有的懲罰中,如果只有說教,顯然是不夠的。
-
很多家長反應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管教了,他們不但聽不進去父母的勸告,還各種與家長對著干,家長十分生氣,其實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叛逆期和成長環(huán)境有很大關系,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時,不能管的過于嚴格,要多理解孩子,給孩子充足的個人空間。
孩子不聽話打罵不管用怎么教育
1、多傾聽孩子,尋求共情
當孩子表現出叛逆行為時,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。表達理解:在傾聽之后,父母要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。共情的表達能夠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,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接下來的建議。
2、不強迫孩子按照大人指令,協(xié)助他實施他的想法比如孩子剛學會拿湯匙吃飯,他們便執(zhí)意要把湯匙伸去青菜的碟子那里,想要勺起一條青菜,這不但很困難,而且會將飯菜弄到滿桌都是。與其強迫想讓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,不如就放手讓他自己來吧!在他真正需要你的時候才出手幫忙,按照他的想法盡可能地協(xié)助他。
3、不要和他講枯燥的道理,多和他做游戲
-
教育孩子的重點是什么,當然是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,而且要懂得理解孩子。只有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,很多時候往往是方式的不正確才讓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。
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影響
1.安全感流失
很多人在回憶自己被打的童年時,都會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一種心酸,因為被打的他們,心里一點兒也不好受,盡管他們會反抗,可是他們始終不能理解,為什么父母會如此對待自己。
在家長的錯誤行為中,孩子很容易產生自我懷疑,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,安全感流失非常嚴重。
2.影響大腦發(fā)育
-
孩子玩手機的現象如今越來越普遍,很多孩子在家隨時隨地抱著手機玩樂,導致家長忍無可忍,生氣后怒砸孩子的手機。這樣的方式可以理解,但確實是不對的,不管是對于家長來說,還是對于孩子來說,都會產生糟糕的體驗,影響雙方的親子關系。對于孩子玩手機的現象,家長應耐心引導孩子,不能一昧采取粗暴的方式。
家長生氣砸孩子手機對不對
父母砸孩子的手機不犯法,但砸手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并且會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立,可能對孩子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。
孩子處于青春叛逆期,對各種說教和打罵是比較反感的,從心里會產生對立情緒,甚至會做出過激的行為。孩子玩手機打游戲或上網確實影響學習,但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。
可以跟孩子溝通,了解他怎么想的,為了放松,可以定時玩一會舒緩一下心情,但不能一直玩手機。每次在孩子玩手機前,可以先跟孩子達成協(xié)議,比如做完作業(yè)或者做完家務,才能玩一次手機。而且孩子想玩手機,要自己找密碼,密碼會每天更新。維持1-2周,父母再視情況作調整。
孩子為什么愛玩手機
-
現如今,依舊有很多比較傳統(tǒng)的父母,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會奉行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教育理念,對孩子進行暴力。因為他們認為,只有暴力才能壓制住孩子,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,但這樣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?
打罵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嗎
不是。打罵孩子其實是最失敗的教育,因為這樣不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,還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的影響。比如容易脾氣暴躁。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,在家里父母打他,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。
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,長大以后,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。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、對立情緒,進而變得性情暴躁,行為粗野,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,對別人施暴。
容易撒謊。有的家長一旦發(fā)現孩子做錯事就打,久而久之,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,開始說謊欺騙家長,因為對孩子來說,騙過了一次,就可以減少一次皮肉之苦。
可是孩子說的謊話被家長發(fā)現,為了懲罰孩子說謊,家長的態(tài)度會更加強硬;而為了逃避挨打,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后更會說謊,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