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看見父母打架的心理影響
每個家庭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矛盾,當矛盾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激烈的爭吵。所以要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溝通,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,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。
孩子看見父母打架的心理影響
父母經常打架說明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存在問題,夫妻之間應加強交流,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。有句話說“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,媽媽愛爸爸,爸爸和媽媽共同愛孩子?!比绻蚱拗g本身出了出了問題,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。
孩子形成錯誤認知
剛才我們也說,孩子小時候的認知是不健全的。他往往對父母的行為一知半解,而不自覺的將父母行為的歸因歸到自己神圣。
換句話說,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打架,其實帶給孩子一種感覺。“父母的打架是因為我造成的”“因為我是一個不乖的孩子,所以父母才會打架”“我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孩子,父母都要離開我了。”
在這種認知下長大的孩子,往往做事的時候小心翼翼,而且內心會非常的自卑。他企圖通過自己的良好表現(xiàn)來維系父母之間的親密關系。而如果自己表現(xiàn)的很好了,父母還是依然吵架。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,感到迷茫,甚至陷入一種焦慮情緒。這對于形成孩子積極樂觀的良好性格是非常不利的。
暴躁、重蹈覆轍
從小在父母打架的家庭環(huán)境中成長,孩子會養(yǎng)成暴躁的性格。話說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孩子就像一面鏡子,時刻反映出父母的言行舉止及家庭教養(yǎng)。有樣學樣,父母打架,在孩子印象中就是很多問題是可以粗暴解決的。
在一些幼兒、青少年及成人身上,我們經常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在跟同學或是其他人交往過程中,往往幾句話不如意,就動手打架,究其原因,在這些孩子的家庭中,父母大多愿意動手,或是父母長期打架;或是父母愿意動手打孩子,孩子在這種家庭教育下長大,其行為也就不難解釋了。
還有,這些孩子長大后成立家庭,很多也會在自己的家庭關系中,在子女教育中重蹈覆轍。
那么,如何減少夫妻吵架給孩子的傷害
一、吵架時盡量避開孩子,有什么問題要等孩子離開后,再進行溝通。但千萬不要冷戰(zhàn),因為那樣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,孩子會不知所措,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,長此以往,便會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。
二、吵架后要當著孩子面和好,輕輕松松“一笑泯恩仇”,并好好安慰一下受驚孩子的情緒。并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,再有針對性地加以寬慰解釋。
三、要勇于承認錯誤,父母是孩子的榜樣,語言、行為、甚至連“吵架”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模仿的對象。
四、把握程度,盡量不要讓爭吵發(fā)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,這樣也能減輕孩子的恐懼感。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父母最起碼的責任,大人不要認為感情是兩個人的事,便相互攻擊、謾罵,這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終生難以彌補。
孩子們看到父母打架時感覺如何
恐懼與悲傷
吵架總是給聽到的任何人,尤其是孩子帶來悲傷和恐懼。孩子們還太小,無法理解實際發(fā)生的事情,因此當他們看到父母在吵架時,第一感覺就是恐懼和悲傷。尤其是當發(fā)生爭吵時,父母的哭聲甚至尖叫聲都使之豐富多彩。即使在父母身邊,孩子們也會感到害怕和不安全。他們可能以為父母會罵他們。
在見朋友和和睦的父母時灰心
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開始觀察并注意周圍的環(huán)境。孩子們開始能夠將其他家庭的經歷與自己的經歷進行比較。實際上,當孩子看到父母在吵架時,他們會感到這種感覺。由于家庭條件不和諧,孩子們開始感到沮喪。與他的朋友一起上學時,這可能會影響他的態(tài)度并使他沮喪。
怪你自己
誰會想到孩子會因為看到父母吵架而責備自己。大多數(shù)父母通常忽略這一點而沒有意識到。大多數(shù)父母只是認為他們之間的斗爭只是他們兩個。但是,實際上有些孩子確實感到內在,并認為兩個父母之間的爭斗是因為他。
想在家跑步
也許您從未想象過有一個孩子會因為與伴侶吵架而逃離家鄉(xiāng)。但是,這可能會發(fā)生,特別是如果爭吵幾乎每天發(fā)生。實際上,如果孩子不打算離家出走,他們可能會在家里花更多的時間。例如,和平可以通過在朋友家玩?;虼趯W校更長的時間來實現(xiàn)。
困惑
當孩子們看到父母吵架時,他們會感到困惑。當父母吵架時,孩子們會為他們向誰提供庇護感到困惑。當看到父母吵架時,孩子也會感到困惑,不知道該怎么做以及如何反應。
特別是如果此類爭吵使孩子不得不選擇他們想和誰住在一起。當然,如果您必須選擇,孩子會選擇與父母住在一起,而不是與父母住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