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學隸書怎么入門
古籍記載,戰(zhàn)國后期,秦國監(jiān)獄中地位低微的文書抄寫官員(一說為罪犯程邈)在大小篆書的基礎(chǔ)上削繁就簡,化圓為方,創(chuàng)造了隸書。隸變后的字,與篆書相比,就是具備了鮮明的點畫持征。筆法有方有圓,方圓并用。
想學隸書怎么入門
1、學習正確執(zhí)筆
寫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有著本質(zhì)的區(qū)別,而最大的區(qū)別就是于在執(zhí)筆上。不能用習慣了的硬筆執(zhí)筆方法來寫毛筆書法,這是因為毛筆書法有一個筆法的要求,如果執(zhí)筆不正確,會直接對筆法帶來影響。
執(zhí)筆時,要用三指或五指法,不管用哪個方法,但更重要的一點,就是要盡管保持筆管與紙面的垂直度,其實這是筆法的需要。
2、使用筆法
隸書的筆法相對于草書、楷書來說,筆法相對要簡單一些。主要有平移筆法、絞轉(zhuǎn)筆法、提按用筆等。因此,針對這三個用筆方法,只要學會了這些筆法,書寫起來就會得心應(yīng)手。
平移筆法是篆書中的筆法,以毛筆的中鋒用筆為主,將筆向前平穩(wěn)推進,隸書在推進過程中,又有少量的提按筆法,這時,就要在平移中做一些提按動作就可以了。
3、精準書寫
第一,雙鉤描摹法。就是用鉛筆把字帖上的字形描寫出來,最后做填充練習。
第二,單鉤描摹法。用說用鉛筆在字的點畫中間只畫一個線,最后進行描寫填充練習。
第三,拓寫法。在字帖上直接做拓寫練習。經(jīng)過一個時期的練習,就可以達到精準書寫了。
隸書的代表作品有哪些
1、《乙瑛碑》
全稱“魯相乙瑛請置百石卒史碑”,東漢桓帝永興元年立于山東曲阜孔廟。高262厘米,寬123厘米,無碑額,碑文共18行,每行40字,第8行首制字提高一格。
碑文記載司徒吳雄、司空趙戒以前魯相乙瑛上書請于孔廟置百石卒史一人、執(zhí)掌禮器廟祀的事。碑字用隸書寫成,結(jié)體方正沉厚,骨肉勻適;筆畫規(guī)矩而有法度。
橫畫的起筆向下稍按再鋪毫行筆,運筆緩慢遒勁,顯得筋力豐足,燕尾方形挑出;整體呈現(xiàn)出古樸雄渾的意蘊,是漢隸的代表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明代拓本。
2、《禮器碑》
全稱“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”,東漢桓帝永壽二年(公元156年)立于山東曲阜孔廟。無碑額,四面刻字,碑陽16行,每行36字;左側(cè)3列各4行;右側(cè)4列各4行;碑陰3列各17行,后有韓敕等9人題名。
碑文記載魯相韓敕修飾孔廟,制造禮器的活動,是東漢隸書成熟期的代表作?!抖Y器碑》字勢端莊,結(jié)構(gòu)嚴謹;橫式妥帖,縱式挺拔;筆畫細勁雄健,波磔分明,極具力感。
整體上看技法規(guī)范,左右舒展,大氣磅礴,穩(wěn)重中帶有一絲飄逸,整飭中帶有一絲變化,有漢碑第一的美稱,是漢隸碑刻瘦勁、簡潔、典雅的代表。
隸書有實用價值嗎
隸書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。隸書的結(jié)構(gòu)規(guī)整、筆畫清晰,適合用于書寫文書、官方文件和碑銘等重要文獻,它的規(guī)范性和可讀性使得信息傳遞更加準確和清晰。
在東漢,大量的官方文書、史書、石刻碑銘都用隸書寫成。此外,隸書上承篆書遺則,下開魏晉楷書、行書、草書諸體先河,在學習古代書法的過程中具有橋梁作用,要學好楷書、行書、草書,必須要懂隸書。
因此,學習書法多從隸書入手,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就是從隸書開始學習書法的。同時,主寫其他字體的書法家也多受到隸書的影響,例如歐陽詢的行書就受到了隸書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