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孩子爭東西家長怎么教育
-
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通常比較復雜,他們既互相愛護、互相逗樂,同時又時不時地嫉妒、憎恨或傷害對方,這種情況的出現就不可避免孩子之間出現爭東西的現象。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做好引導教育,公平公正的對待每個孩子。
兩個孩子爭東西家長怎么教育
1、給予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。家長看見孩子爭玩具,第一反應就是上前阻止,因為在家長眼里,孩子爭玩具會傷害手足之間的感情,不能不管。但是實際上家長過多的干涉,只會讓他們的矛盾加深,更加影響兩人的關系。家長可以暫時不管,給他們時間自己解決,因為有時候有沖突并不是一件壞事情,它可能會讓兩個人相互了解,增進彼此的感情。
2、給予意見幫助解決。面對兩個孩子爭奪玩具,并不是讓父母一味的不管,父母可以在一旁偷偷觀察孩子們的情況,如果發(fā)現孩子不能解決這個事情,可以上前適當的給他們一些建議,幫助他們解決,比如家長可以提出,用其他玩具代替被搶的玩具,看能否讓其中一個孩子放棄爭搶,也可以建議他們輪流玩,這樣做也是在教他,以后遇到同樣的問題,該怎么解決,建議家長最好提出兩種解決方法,讓他們選擇其一,這樣可以更好的解決。
3、采取隔離分開教育。如果家長發(fā)現兩個孩子因為爭玩具而大打出手,家長就不能放任不管,要及時采取另一種解決方案,那就是將他們強制分開,分別教育。這樣做可以避免孩子之間的矛盾升級,而且分別教育的方法,也是為了避免孩子覺得父母處理的不公平,要分別告訴他們打架是不對的,可以適當的給一些小懲罰,等到兩個孩子的情緒緩和之后,再讓他們和好。
4、幫孩子形成規(guī)則意識。平時要告訴孩子,別人的東西不能搶,如果想玩可以商量,得到允許才能玩。搶東西是不好的,要受到懲罰。還可以和孩子約定好規(guī)則,進行適當獎懲。比如如果搶人家玩具一次,沒收他一件玩具,多次強化,幫助孩子形成規(guī)則意識。
-
孩子偷東西是非常不正確的行為,很多孩子不但偷拿自家的東西,還會偷別人的東西,家長發(fā)現后一定要嚴肅處理,了解孩子偷東西背后的原因,教會孩子獲得東西的途徑,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。
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家長該怎么教育
1.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,家長第一時間應該教育孩子拿別人東西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,尤其是偷拿別人的東西是可恥的,家長要問清楚孩子是偷拿別人的還是經過別人允許拿的。要制止孩子這種愛拿別人東西的壞毛病。
2.家長要及時與孩子一起去該東西主人的家中賠禮道歉,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情要學會自己承擔責任,從而遏制孩子愛拿別人東西的思想,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的錯誤。
3.給孩子一些警告,告訴他如果以后再犯,就會告訴學校的老師同學們,這樣可以讓孩子提高警惕,讓他以后不敢輕舉妄動。
4.引導孩子換位思考,比如:家長跟孩子這樣講“如果有一天,小明看上了最愛的玩具,他沒經過你的同意,就拿走了你的玩具,你會不會生氣、難過?”“同樣的,你沒經過小明同意,就拿走小明的玩具,他會不會生氣、難過?”
-
當家長們發(fā)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的時候,要靜下心來和孩子溝通,而不是像審犯人似的審孩子。有的家長甚至采用粗暴的方式來讓孩子承認錯誤,都是不可取的。應該采用溫和的談話方式和孩子交流,讓孩子知道錯誤,從而讓孩子自覺的改正。
孩子出現偷東西的情況家長怎么教育
1、幫孩子明確物權觀念。家長需要耐心地告訴孩子“自己的”和“別人的”有什么區(qū)別,要反復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動,更不能隨便拿。例如,家長可以問孩子:“你喜歡的娃娃被別人拿走了,你想玩的時候找不到了,你會怎么樣?”
如果特別喜歡別的小朋友的玩具,想要拿來玩一玩或看一看,這時候就可以教孩子,先問別人,你的玩具可以讓我玩一會兒嗎?”教孩子一定要征得對方同意后才可以拿。如果孩子順利拿到了玩具,家長可以表揚他,肯定他這個行為。告訴孩子玩完或看完后要立即歸還,并要謝謝對方。
這樣,這個成功的人際交往的經驗孩子就會記下來,不僅可以讓他有尊重他人物權的意識,也學會了人際交往的技巧。
2、與孩子多溝通,了解孩子需求。平時多與孩子聊天,有意無意地提及他在學校和生活中發(fā)生的事情,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,對合理的物質需求及時給予滿足,多抽時間陪伴孩子,多給孩子更多的關注。
-
相信很多家長在生活中,都遇到過自家孩子拿別人東西回家的情況,而大多數家長都會采取打罵的形式,來讓孩子認識到錯誤,從而改掉這種行為。但這種極端的教育方式,只對一小部分孩子有效,對于大多數孩子都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。
孩子亂拿別人東西家長怎么教育
1、傾聽孩子的心聲。為了教會孩子合適的行為方式,家長必須先要了解孩子的愿望。當發(fā)現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,不要立即去審問孩子,而是要和孩子溫和溝通,鼓勵和引導孩子說實話,了解孩子這么做的原因,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理解了孩子的動機后,就可以把孩子的“愿望”和“行為”分開處理。同時,也給家長時間去整理情緒、組織語言或再調整一下方式方法,避免第一反應做出的過激或草率行為。
2、簡單直接地告訴孩子。其實,根據心理學研究,孩子對于一些委婉的話,是很難去理解的,語氣委婉的提醒孩子,不如直接地告訴孩子。比如說問孩子東西是誰的,然后再問孩子,有沒有經過同意,如果沒有,就需要告訴孩子,沒經過同意,就不能拿別人家的東西。這種直線思維方式,可以讓孩子更快地理解,心理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。
3、鼓勵孩子歸還東西。當孩子意識到問題的時候,家長要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,可以告訴孩子,爸爸媽媽愿意陪你一起,把這個東西還給小朋友,因為他的東西弄丟了,肯定會哭鼻子的,通過誘發(fā)孩子的內疚感,從而讓孩子對于“受害者”產生同情。這樣呢,孩子會意識到自己可能做得不對,在情感的催動下,孩子就更愿意主動地去承擔責任,歸還別人的東西。
-
現在的孩子對身邊的事物毫不珍惜,總是丟東西,家長說了很多次依然沒有效果;此時家長要引導孩子想辦法補救,要讓孩子明白吸取教訓而不是簡單的說一句“我錯了”,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,明白為什么不能丟三落四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孩子老是丟東西家長怎么教育
1、教孩子學會整理物品,并要求孩子保持物品的整潔。有的孩子喜歡隨手亂丟東西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不會整理物品。因此,要讓孩子改掉亂丟東西的壞習慣,家長也可以教孩子們學會整理物品,并要求孩子要保持物品的干凈,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懂得愛惜物品,從而不亂丟東西。
需要注意的是,家長在教孩子整理物品時,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心,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掌握自己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。
2、引導孩子物歸原處。不難發(fā)現,在日常生活中,有的孩子有這樣一個習慣,用過的東西隨處亂放,等下次著急用或者是第二天再用的時候,怎么也找不著。針對這種現象,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將用過的東西放在固定的位置上,同時用完要把它放回原來的地方,督促孩子做到善始善終。
漸漸的孩子就會切身的感受到,將用過的東西放在原處,提高效率,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(yǎng)成這個好習慣。
-
孩子進入叛逆期,家長的管理和教育顯得尤為艱難,因為叛逆期的孩子總喜歡與家長對著干,一些孩子甚至出現打罵父母的現象,面對孩子叛逆,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,將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。
九歲孩子叛逆期家長該怎么教育
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:孩子在叛逆期會表現出自我中心、反抗和情緒波動等行為,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,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,盡可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。
引導孩子表達情感: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將情感表達出來,通過溝通交流來解決問題,避免孩子將情感轉化為行為。
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:家長應該為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穩(wěn)定且有積極氛圍的家庭環(huán)境,盡量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安全。
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:在適當的范圍內,讓孩子有機會自主決策,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獨立性。
-
孩子嫌棄家長是很多父母都遇到過的問題,孩子出現這種心理的原因有很多,如攀比心、虛榮心作祟、叛逆情緒影響等,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,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,多陪伴孩子,除了要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外,也要強調努力和價值觀的重要性。
孩子嫌棄家長怎么教育
找到原因。當孩子表現出對媽媽的嫌棄時,家長先不要大發(fā)雷霆,先弄清楚,孩子嫌棄自己的原因在哪兒,到底是什么原因,導致孩子對自己親生媽媽的嫌棄。
多和孩子溝通。有些父母屬于暴躁型的,遇到一點小事就大吵大鬧,給孩子留下了很深的陰影,不愿意面對每天爭吵的父母,說出討厭家長的話。如果是這種情況,家長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改變自己遇事就爭吵的習慣,多去跟孩子溝通。
多陪伴孩子。家長要想和孩子增進關系,只靠空口說白話是無法解決問題的。家長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,只有在陪伴孩子上面花更多的時間,孩子才能回饋家長更多,所謂的“高投入、高回報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。要讓孩子知道母親養(yǎng)育他的辛苦,知道父母對他的付出,而不是無條件無原則地要求父母滿足他各種不合理的要求。家長可以通過身份互換的小游戲來引發(fā)孩子換位思考,讓他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嘗試各種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