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為什么不愿意上學
大多數(shù)家長在面對不想上學的孩子時,都會采取粗暴的方式去教育他們,但是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,反而還會讓親子之間產(chǎn)生隔閡。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,先冷靜下來,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,然后再做出引導。
孩子為什么不愿意上學
1、父母干擾過多導致逆反心理。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時喜歡干預,會陪孩子一起做作業(yè)、一起復習工作,但在一起進行的過程中總會在孩子背后指手畫腳,會挑剔這個,挑剔那個,時間一長孩子會產(chǎn)生逆反心理,會有跟父母對著干的心理。這時父母要讓孩子上學,孩子自己卻偏偏不上。
2、內(nèi)在驅動力不夠。一些孩子放學回家后能躺著絕不坐著,自己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,甚至連作業(yè)能拖就拖,這種是跟孩子的內(nèi)在驅動力不夠有關。很多父母從小包辦任何事情,沒有教會孩子獨立,導致孩子將這些生活習慣轉移到學習上。也讓孩子因為作業(yè)沒有按時完成,害怕老師譴責而不愿上學,總想待在家中玩耍。
3、孩子學習跟不上進度。在學校里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學習,可是很多孩子因為智力等其他原因卻跟不上學習的進度,久而久之,孩子也就會對學習失去了興趣。當老師在上面講,孩子在下面根本聽不懂時,他能不痛苦、能不苦惱嗎?面對這種情況,他自然就會想到逃跑一法來擺脫這個煩悶的環(huán)境。
4、受電子產(chǎn)品的影響?,F(xiàn)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,為了補償孩子,他們經(jīng)常會給孩子買手機、電腦等電子產(chǎn)品,以為這樣是對孩子最大的補償。
殊不知這卻將孩子推向另一個深淵,受這些電子產(chǎn)品的影響,孩子無暇學習,只喜歡玩游戲,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失去心智,慢慢的也就會產(chǎn)生逃學、厭學等心理。
5、家庭教育方式不合適。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,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。如果不滿足孩子的進步,只著眼于高目標,孩子就會永遠感受不到父母的期待的挫敗感,學習熱情會下降。
當孩子拒絕上學時,家長有哪些錯誤做法
1、責罵和舊事重提。當孩子說不想上學時,家長一聽到孩子說這種話,就不問緣由開始責罵孩子為什么不想去好好上學,然后就開始說長輩們當年都沒錢上學。你現(xiàn)在有錢上學不好好珍惜一類的,讓孩子倍感壓力的陳年舊事。
2、逼迫孩子學習。很多家長認為,孩子不愿意上學只是一時貪玩,只要逼迫他到學校就可以了,受到學習環(huán)境的影響后他自然就會學習了。
但家長要明白,強扭的瓜不甜,即使把孩子送到學校強制他學習,他也沒有心思、沒有興趣,結果也只是徒勞罷了。只有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進去效果才能達到,家長一味的逼迫,也只能是南轅北轍罷了。
面對厭學的孩子家長該怎么辦
培養(yǎng)孩子對學習的興趣。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當興趣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時,無需家長的督促,孩子會主動學習。而對學習感興趣的一大前提是讓孩子獲得成就感,獲得成就感的次數(shù)逐漸變多,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養(yǎng)成了。
盡量減輕學生的心理和學業(yè)負擔。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,同時又面臨老師、父母的施壓,孩子承受不了這樣的心理壓力,內(nèi)心經(jīng)過不斷掙扎,最后徹底放棄學習,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。這時,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好,適當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,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教學,做到勞逸結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