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教育的三個黃金期
-
孩子的教育問題始終是家長們最為關心和頭疼的問題,怎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?怎樣才能培養(yǎng)優(yōu)秀的孩子?雖然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,沒有太多經驗,但是只要找對方法,抓住家庭教育的關鍵時期,就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成效。
孩子教育的三個黃金期
1、2-3歲。首先給孩子立規(guī)矩的第一個階段是在孩子2-3歲的時候。這個時候孩子對各種道德觀念和處事原則的認知是空白的,他們不知道對錯,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。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開始給孩子講一些規(guī)矩,讓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能做。這是開始引導孩子懂規(guī)矩的第一階段。
2、6歲左右。到了孩子孩童時期,孩子已經開始懂得一些可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,并且在腦海里面有一個大概的處事準則。父母就要加強孩子的規(guī)矩意識,開始引導他們要懂得禮貌,處理一些基本的人際關系。讓孩子懂禮貌,也是父母應該給孩子的規(guī)矩教育。
3、10歲左右。到了孩子少年的時期,大概10歲左右,就要開始強化規(guī)矩意識,父母要抓緊給孩子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,讓孩子懂得對錯。比如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是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的,別人幫助了自己要說謝謝等等。讓孩子逐漸養(yǎng)成懂規(guī)矩的習慣。
如何把握住孩子的黃金期
-
隨著政策的開放,現(xiàn)在很多家庭都有了三個寶寶,雖然三個孩子的到來讓家里變得越來越熱鬧了,可如何能讓三個孩子得到更好地教育,將來越來越有出息,也成為了家長最苦惱的問題。
家里有三個孩子怎么教育
1、給孩子們一樣的愛和關注。有時候,孩子要的不是公平,而是被父母在意。孩子們爭來爭去最后到底爭的是什么?是父母對他的關注度,這個關注度就代表愛。
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愛,在對孩子表達愛意時,要一視同仁,讓三個孩子都得到一樣的愛和關注。在照顧小的同時,要兼顧大的情緒,當孩子有不同的需求,父母要盡可能公平合理地都去滿足,讓孩子在父母同樣的愛和關注下健康成長。
2、教育孩子要抓重點。重點在于培養(yǎng)老大,老大是其他孩子的榜樣,孩子的很多習慣、技能、品格都是跟自己的哥哥姐姐學的,哥哥姐姐表現(xiàn)好,弟弟妹妹也不會差。重點培養(yǎng)也可以給父母省心不少。
3、不要總是強調哥哥姐姐一定要讓著弟弟妹妹。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,你是哥哥(姐姐),要讓著弟弟(妹妹)。久而久之就會讓大寶寶覺得,媽媽更愛弟弟妹妹多一點,大寶寶就會覺得父母不愛他,會對父母慢慢疏遠,會對弟弟妹妹厭煩,這樣就不利于孩子們之間的手足之情。
-
電子游戲是信息時代的產物,繁多的游戲種類對孩子產生著巨大的吸引力,一些孩子接觸后開始出現(xiàn)沉迷現(xiàn)象,不但不愿意去上學,對家長的勸導更是持強烈反對態(tài)度,很多家長不知該如何引導孩子,十分著急。
孩子沉迷手機游戲如何教育
1、孩子高質量的陪伴
如果家長與孩子長期缺乏情感交流,那么孩子的情感,只能夠往網絡世界里面延伸,很有可能就會沉迷游戲當中,通過游戲發(fā)泄自己的情感和情緒。
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陪伴孩子。陪伴孩子,不僅僅是人能夠陪在孩子身邊,而是應該做到理解、信任、支持孩子,能夠平等地與孩子溝通交流,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,才能夠走進孩子心里,做孩子的朋友。
2、與孩子一起制定計劃
-
孩子進入青春期,對父母和老師的行為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抵抗現(xiàn)象,于是會出現(xiàn)在學校不聽話,違反校規(guī)校級,打架惹事的現(xiàn)象,面對這種情況,家長要及時與老師溝通,與老師一起糾正孩子的行為,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態(tài)度。
孩子在學校不聽話該怎樣教育
1、第一時間先要與老師溝通,了解具體情況。比如孩子在哪方面表現(xiàn)不好?具體叛逆行為和表現(xiàn)?在什么樣的場景下發(fā)生的?仔細聽老師描述,多聽取老師的建議。
2、了解事情的表象后,再與自己的孩子溝通。哪怕孩子做得很不好,犯大錯了,家長也要先要調整自己的情緒,冷靜自己的態(tài)度后用心平氣和的態(tài)度與孩子達成共情。有了同理心后,才有助于深一步溝通,一起解決問題。
3、尋找問題根源,嘗試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學習困難、人際關系問題或其他情緒因素,幫助孩子解決問題。
4、建立規(guī)矩和獎懲機制,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確的規(guī)矩和獎懲機制,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接受的,以及相應的獎懲措施。
-
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,生活中很多孩子放學就玩手機,不學習,也不想社交。面對這種情況,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,引導孩子看到沉迷手機的危害,與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(guī)則,幫助孩子降低沉迷風險。
孩子看手機怎么教育
1、盡可能讓孩子晚接觸電子產品,孩子上學前盡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、ipad等電子產品等。
2、盡可能隱藏家中的電子產品,在孩子很小的時候,手機、ipad這些電子產品盡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。
3、家長以身作則,家長要以身作則,除了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,只要孩子在身邊,都不要輕易的玩手機。
4、不要把電子產品當作獎勵,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,只要孩子不聽話、不吃飯時,就把電子產品給沒收。
-
初中時期的孩子正處于青春叛逆期,這個時期,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會發(fā)生比較大的變化,一些孩子可能會表現(xiàn)出脾氣暴躁,防抗父母等現(xiàn)象,家長要理解孩子,并采取正確的引導措施。
初中孩子怎么教育才正確
做人比技能教育更重要:學校教給孩子學習知識能力和獲取知識能力,而家庭從小對孩子的人格和品質進行影響。培養(yǎng)孩子守信的習慣,對孩子許諾要慎重。許諾后我們都要履行諾言,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,也維護我們作為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。
關注孩子的傾訴:經常與子女溝通,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,愿意聽子女談知心話,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,教育子女健康成長。在教育子女時要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,尤其是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,切忌使用“笨蛋”、“沒出息”、“傻瓜”等侮辱性語言。
培養(yǎng)和訓練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:消除家長由于急功近利對子女造成的恐懼,認可和鼓勵孩子通過制定學習計劃、課外活動計劃、家庭作息時間表,實現(xiàn)自我控制,達到自定目標從而激發(fā)孩子自動自發(fā)學習的態(tài)度和意愿。
尊重孩子:我們不妨在適當的時間坐下來和孩子相互交流,讓孩子暢所欲言,給我們提供一些信息,讓我們知道孩子的喜怒哀樂。有時意見分歧時,做為家長,是否會去認真考慮孩子的意見比我們的更完善、更妥貼。如果這樣,我們就應該放棄自己的意見,大膽采納孩子的意見。
-
很多家長反應現(xiàn)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管教了,他們不但聽不進去父母的勸告,還各種與家長對著干,家長十分生氣,其實孩子出現(xiàn)這種現(xiàn)象的原因與叛逆期和成長環(huán)境有很大關系,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時,不能管的過于嚴格,要多理解孩子,給孩子充足的個人空間。
孩子不聽話打罵不管用怎么教育
1、多傾聽孩子,尋求共情
當孩子表現(xiàn)出叛逆行為時,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。表達理解:在傾聽之后,父母要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。共情的表達能夠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,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接下來的建議。
2、不強迫孩子按照大人指令,協(xié)助他實施他的想法比如孩子剛學會拿湯匙吃飯,他們便執(zhí)意要把湯匙伸去青菜的碟子那里,想要勺起一條青菜,這不但很困難,而且會將飯菜弄到滿桌都是。與其強迫想讓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,不如就放手讓他自己來吧!在他真正需要你的時候才出手幫忙,按照他的想法盡可能地協(xié)助他。
3、不要和他講枯燥的道理,多和他做游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