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上三年級了什么都沒學會怎么辦
俗話說:三年級是孩子在學習上的一個關鍵性節(jié)點,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在三年級的學習,幫助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同時幫助孩子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,讓孩子愛上學習,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。
孩子上三年級了什么都沒學會怎么辦
1、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。學習固然有枯燥的一面,但還有創(chuàng)造的樂趣、解題的專注、成就帶來的高峰體驗、解出來難題帶來的滿意感及向他人請教獲得收獲的人際滿足等,這些都是其他娛樂所帶不來的美好的體驗。我們家長就可以借此營造氛圍,讓孩子感覺到收獲和進步就是最好的獎勵,從而激發(fā)孩子的學習內(nèi)在動力。
2、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。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。既不要大包大攬,直接把“蘋果”送到孩子手上,否則孩子就沒興趣;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,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。
3、幫孩子擬定一個小目標。來慢慢達到這個目標,家長也要陪伴孩子一起學習,跟著孩子一起學習,孩子不會的要耐心的講給孩子聽。
4、父母的榜樣作用。由于小學三年級學生每天與父母接觸的時間比較長,父母的一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學習習慣的形成和發(fā)展。譬如愛好看書的父母,培養(yǎng)出來的孩子,更多的擁有閱讀的好習慣,筆跡工整的父母,培養(yǎng)出來的孩子,更有可能書寫規(guī)范、美觀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,要提高孩子的學習,父母必須要先做好榜樣。
5、陪伴,幫助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對那些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陪伴。家長應當為孩子做表率,做出一個愛學習的榜樣。當孩子發(fā)現(xiàn)爸爸媽媽愛學習,他自己也會不知不覺的愛上學習。家長朋友要督促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后先復習當天的功課,然后寫作業(yè),接著是預習第二天要學的新課,還應該陪孩子多讀讀課外書。
孩子上三年級了什么都沒學會的原因
其一、初上學的敬畏感。孩子一二年級時,年紀尚小,而且是新接觸上學這個環(huán)境,對于老師也有一定的敬畏感,到了三年級時,上學的環(huán)境已經(jīng)很熟悉了,對于學校也失去了神秘感,也沒有那么敬畏感,也就是不怎么“怕”老師了,人在放松熟悉的環(huán)境中是會變得懈怠起來。
其二、三年級滑坡現(xiàn)象。因為一二年級的學生,課本內(nèi)容都相對簡單,學校也主要培養(yǎng)孩子的習慣,學業(yè)并沒有太大壓力,但是到了三年級,語文會增加作文,閱讀理解等題目,數(shù)學會有應用題,學業(yè)壓力的加大,會讓部分孩子產(chǎn)生過畏難心理,越是不會就不愿意去做,慢慢的就變成“積懶成笨”了。
其三、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,要求過嚴或者過于放縱。我有個朋友因為小時候家里經(jīng)濟不是很好,全靠自己一路打拼到大城市,對于“讀書改變命運”非常認同,所以有了孩子之后,就開始嚴格要求孩子的學習,當孩子做不到時,總是會很焦躁地罵孩子“笨”,久而久之,孩子被罵“笨”了,對學習反而失去了興趣。
孩子上三年級的學習方法
1、要把知識點掌握的全面扎實。把課本上老師所要求必須背誦的、必須會默寫要全部都掌握。
2、多復習提高準確率。對于必背必寫內(nèi)容,今天背熟了,第二天就要復習,再過三天還要復習,再過一周還要復習。復習時提高準確率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
3、多做題鞏固所學的知識。只是背熟會寫,如果做題少,成績還是會受影響。必須通過做題來鞏固所學知識,通過各種題型來訓練自己的做題速度、思維的靈活度以及對題目的適應能力。
4、每天要養(yǎng)成閱讀習慣。閱讀會使人變得越來越聰明,堅持每天一小時閱讀。
5、每天堅持看孩子的作業(yè)和書本。想要知道孩子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,有沒有掌握,課后有沒有認真復習,看看孩子的筆記和作業(yè)就能了解個大概。
6、學會整理。很多孩子都不懂的整理,書包鉛筆盒桌上亂七八糟,要找的東西都找不到,這樣的孩子一般很難取得好成績。